公务员考试常识:我国地势的三大阶梯
〖壹〗、第三阶梯由东北平原、华北平原、长江中下游平原、辽东丘陵、山东丘陵与东南丘陵构成,平均海拔在500米以下。东北平原面积广阔,是中国三大平原之一,土地肥沃,适宜种植作物。华北平原由流水冲积而成,长江中下游平原被誉为“水乡泽国”和“鱼米之乡”,人口众多。辽东丘陵、山东丘陵与东南丘陵中,东南丘陵面积最大。
〖贰〗、中国地势三大阶梯分别是:第一阶梯:主要地形:青藏高原、柴达木盆地。位置特点:位于昆仑山、祁连山之南,横断山脉以西,喜马拉雅山以北。平均海拔:4000米以上。第二阶梯:主要地形:内蒙古高原、黄土高原、云贵高原;准噶尔盆地、四川盆地、塔里木盆地。平均海拔:1000~2000米。
〖叁〗、大兴安岭、太行山脉、巫山脉和雪峰山脉是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的分界线。第三级阶梯主要包括东北平原、华北平原、长江中下游平原和东南丘陵地带。
〖肆〗、第一阶梯:青藏高原,位于昆仑山、祁连山之南、横断山脉以西、喜马拉雅山以北,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,高原上还有著名的柴达木盆地。第二阶梯:包括内蒙古高原、黄土高原和云贵高原。其中,内蒙古高原地势平坦,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,云贵高原地面崎岖。
中高纬度分界线
〖壹〗、度纬线即赤道,南北半球的分界线;30度纬线即低、中纬度的分界线;60度纬线即中、高纬度的分界线;90度纬线即南北极点,北纬90度是北极点,南纬90度是南极点。
〖贰〗、中纬度与高纬度的分界线是60°。划分 0度纬线到南北极30度纬线之间是低纬度,南纬30度到南纬60度之间和北纬30度到北纬60度之间叫中纬度,南纬60度到南纬90度(南极极点)之间和北纬30度到北纬90度(北极极点)之间是高纬度。
〖叁〗、中高纬度的分界线是南北纬60度。地理中,在描述纬度位置时,将全球分为三类地区:纬度低于30度为低纬地区,纬度介于30~60度为中纬地区,纬度大于60度为高纬地区。低纬与中纬的界线是南北纬30度,中纬与高纬的界线是南北纬60度。
〖肆〗、中高纬度的分界线是南北纬60度。在地理学中,根据纬度的不同,将地球表面划分为不同的纬度带:低纬地区:纬度低于30度的地区,包括热带和部分温带地区。中纬地区:纬度介于30度到60度之间的地区,主要是温带地区。高纬地区:纬度高于60度的地区,包括寒带和部分亚寒带地区。
〖伍〗、度纬线:中、高纬度的分界线。30度纬线:低、中纬度的分界线。66°34′度纬线:极圈,是温带和寒带的分界线,有无极昼和极夜现象的分界线。90度纬线:即南北极点,北纬90度是北极点,南纬90度是南极点。0度纬线:即赤道,是最长的纬线,南北半球的分界线。赤道是最长的纬线,约为40076km。
我国气候分界线
〖壹〗、气候分界线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:大兴安岭——阴山——贺兰山——巴颜喀拉山——冈底斯山。800 mm年等降水量线(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、1月份0℃等温线、亚热带与暖温带及青藏高原区的分界线):青藏高原东南边缘——秦岭——淮河一线。
〖贰〗、秦岭淮河依然是我国气候的南方分界线。以下是具体的几点说明:一月零摄氏度等温线:秦岭淮河一线是一月份零摄氏度等温线的大致经过地区,这条线南北两侧的气温存在显著差异。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区分线:秦岭淮河一线是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天然分界线,南北两侧的气候类型不同。
〖叁〗、中国的南北气候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。这条线具有多重重要的地理分界作用: 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:秦岭淮河一线是一月份0度等温线通过的地区。这条线以北,一月份的平均气温在0度以下,属于暖温带;而这条线以南,一月份的平均气温在0度以上,属于亚热带。
〖肆〗、位于长江与黄河之间的秦岭至淮河一线,被视为中国东部地区的南北分界线。该分界线起始于甘肃、陕西,沿着秦岭和伏牛山的东西走向,经过河南方城县后转向东南,穿过安徽,最终大致沿着淮河干流,直至江苏的苏北灌溉总渠入海,全长约1700公里。
〖伍〗、实为我国气候地理界线 近来,秦岭淮河依然是我国多项地理事物的分界线。
〖陆〗、秦岭与淮河一线,划分了我国南北方地区,也是一月份0℃等温线和800mm等降水线的分界。在此线以南,属于暖温带与亚热带;以北,属于湿润区与半湿润区。
公务员考试常识:本初子午线
公务员考试的常识判断模块涵盖的知识点广泛,包括热点时事、人文常识、地理常识、历史常识等。备考时,考生应注重日常积累,而非专门研读某一领域的书籍。其中,本初子午线即0度经线,位于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,东西两边分别为东经和西经,最终交汇于180度。
本初子午线,即地球的零度经线,连接南北两极,指示南北方向。所有经线长度相等,标注的度数为经度。世界上认可的零度经线,即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那条经线。因此,本初子午线作为时间和经度的计算起点。通过这条线向东西分别量度,从0°至180°,形成全球经纬度系统。
公务员考试行测常识判断积累,地理常识之时区:世界上规定把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,因为地球每24小时自转一周(共360°),即每隔经度15°为一个时区。划分方法 以本初子午线为基准,从西经5°至东经5°,划分为一个时区,称为中时区或零时区。
英国与北京时间的时差是8个小时,但其中英国属于夏令时国家,如果是夏令时(每年3月最后一个星期日至10月最后一个星期日)期间,中国和英国的时差是7个小时。1884年在华盛顿召开的一次世界子午线会议上,规定将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(东、西各12个时区),且同时规定了英国为为本初子午线,即零度经线。
公共基础知识地理常识
只有你第一印象认定的常识答案是最有可能是正确的选项。所以下面大家不要再背一些知识,不要求大家固化知识了,以阅读为主,多做题。只有这样,我们的常识才能完成大纲的要求。 如有疑问,欢迎向华图教育企业知道提问。
公基和常识是两个不同的概念,它们在内容、范围和目的上都有所区别。首先,从内容上来看,公基是指公共基础知识,主要包括语文、数学、英语、物理、化学、生物、历史、地理、政治等学科的基本知识和技能。这些知识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、学习和工作中必须具备的,是构建一个人综合素质的基础。
安徽齐云山广援普度天尊丘处机 齐云山,世界道教主流全真道圣地,古称白岳、云岳,因遥观山顶与云平齐得名;位于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齐云山镇。
划分干湿地区的依据是什么
我国干湿地区划分的依据是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关系。降水量大于zd蒸发量的是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,降水量小于蒸发量的是半干旱地区和干旱地区;一般湿润地区降水量在800mm以上,半湿润地区降水量在400-800mm,半干旱地区降水量在200-400mm,干旱地区降水量在200mm以下。
我国干湿地区的划分是基于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。 降水量超过蒸发量的地区被归类为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。 降水量少于蒸发量的地区则被视为半干旱地区和干旱地区。 通常,湿润地区的降水量超过800毫米,半湿润地区的降水量在400至800毫米之间。
关于我国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如下:800mm年等降水量线。以秦岭至淮河为界,以南为湿润区,以北为半湿润区。400mm年等降水量线。以大兴安岭至长城为界,向西南,经青藏高原到冈底斯山,划分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。200加m年等降水量线。
地理上,干湿地区的划分基于降水量。湿润区年降水量超过888毫米,主要分布在中国南方(秦岭淮河以南)地区,该地区广泛使用水田进行农业生产。 半湿润区年降水量在400毫米到800毫米之间,主要涵盖中国的北方地区,包括东北平原、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,这些区域以旱田农业为主。
我国的干湿区主要是根据地区的年降水量来划分的,湿润区是年降水盈余大于400mm的地区,半湿润区是是年降水盈余0-400mm的地区,半干旱区是年降水盈余-400-0mm的地区,干旱区是年降水盈余小于-400mm的地区。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